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忘了

忙到現在,
忘了今天下午曾抽空到加樂福買泡麵。

忘了這些泡麵是今天的晚餐。

有時,是很奇妙的。

我還搞不清楚今天在忙什麼,但真的很忙!

星期六的清晨,
因為前一晚的心情低落,
起得特別早……實際上是沒什麼睡啦!

望著還未打開的電視螢幕發呆,
唉!
起床吧!

上盥洗室,擠了牙膏,
沒水……

還好有一瓶1500cc的礦泉水,
否則滿嘴的牙膏,真不知該怎麼辦。
出門吧,還是回辦公室洗臉,
唉,休假日,比平常更早進辦公室 !

到文化局圖書館換了四本書,
到二樓去採訪
(我有聲明過了:今天休假,不寫稿的!) 

然後,又回辦公室,
因為今天主任、副主任、組長等預定的開會時間快到了。

兩小時過後,
先赴東北角向聚會中的兄弟們敬二圈,
再趕到鶴山小館和主任吃飯,
下午心情愉快地去逛加樂福,
打算好好加菜(泡麵)的,
還沒進辦公室,
就接獲通知去採訪,
然後…直到現在,等著所有工作收尾,
哈哈!我終於可以休息了!

原來,衝突就是這樣…

我覺得,228會發生,
實在是一件悲劇,
而過了這麼久,
還無法走出228的陰影,更是悲慘!

我覺得,多少能揣摩228發生時的一點狀況。

今天傍晚,臨時受命去獅潭採訪,
真的是初到貴寶地,
人生地不熟,
靠著聯合報記者的招牌,
問到當事人住家的方向。

趕快,採訪完就可以休息了!

到了門口,敲門,屋內一老、一中年人。
「請問XXX在家嗎?」…標準國語,我說的。
「你說客家話啦!」…標準客語,老阿媽說的。
…持續對話3次…國話vs客語…內容都一樣。

「我知道妳的意思,可是我不會說客家話啊…」
我已在哀求了,我想回家…
「你不說客家話,我怎麼跟你說話…」
「你要找的人,我不認識…」
「我不知道」
……關門!!

ㄏㄡ!連狗都愈叫愈大聲!

我打電話找村長,
村長到了,
「對啊,這就是XXX她家啊!」
「沒有人呢!鐵門都關起來了!」

「村長,阿婆在家啦!」
…一陣敲門…狂吼…村長敲門…

阿婆從窗戶縫中露出半邊臉(諜報片)
「你是誰啊?」
「我是村長啦,不是才見過面嗎?」
…村長也火了…
…一陣對話(真的聽不懂)…門終於打開了…
「他又不說客家話,我怎麼知他是誰啊…」
阿婆的抱怨,我只能苦笑。我一開始就已表明身分了!

回程,我在想…語言真的很重要,
一種能互相溝通的語言,
真的非常重要。

不論台語、客語、山地話、英語……
最重要的就是要彼此聽得懂,
才不會有懷疑,
有了懷疑,
小誤會也會變成大衝突的…

我在想…228衝突後,
有多少本省與外省的衝突是因此而起的…
這讓我想起侯孝賢電影中,
梁朝偉在「悲情城市」裡搭火車的那一幕,
那部戲,我看不下去,
只記得這個片段…夠了!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面對所愛的人!

有時,電影或書中的一句話、
腦海中閃過的直覺,
會讓人心有同感,
影響深遠。

前幾天,
首度看完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
真是奇怪,
年紀愈來愈大,
看的電影卻老是愈來愈久遠!

女主角在勸逃兵的時候,
提及:如果真愛對方,
就要接受對方有權利說別離。

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年紀大,記性是很差的。

有個朋友告訴我,
如果心愛的人要走,
他會看著對方轉身離去,
然後對著他的背影獻上衷心的祝福,
向他說再見!

愛一個人,
不能讓對方為自己而有負擔,
愛得愈深,
就應該讓對方更快樂,
「祝福那轉身離去的摯愛」,
有時,幸福不是給自己的,
而是給自己最心愛的人的!

當然,如能共有幸福,
那是人生美事!

那齣韓劇在傳達什麼感覺呢?
現代人生某種不一樣的戀愛模式?
還是,
默默地珍愛自己最心愛的人?

「默默地」…
不是不講、不是不讓對方知道,
其實,
是否真心愛一個人,
對方一定會心有所感。

「默默地」…
只是一種隨時將對方放在心裡好好珍惜,
可以愛時,
用心去愛,
但,
當時地不宜之時,
例如對方煩悶、不安之時,
也能在不驚擾對方的情形下,
讓對方知道,
有人…心愛著妳!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英雄,誰是英雄?

張藝謀在電影「英雄」的英雄,是誰?
他真的是在透過電影塑造或是找一位英雄嗎?

「英雄」出片時,
為了劇終前結尾那一段:
嬴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修築長城、護國護民」,
簡直被史學界罵得臭頭,
秦始皇從史記以來,就一直被定位為暴君,
從史家記載的資料來看,
這種高壓統治,
如果在現代台灣,
任何一名候選人甚至只要說「愛台灣」三個字,就以躺著選贏他了!

但,
即使張藝謀要歌頌秦始皇為「英雄」,又有何不可?
英雄是什麼?要什麼條件才叫做「英雄」?

在戲劇中,
面對萬箭凌空而來而目不轉瞬、卓然赴死的無名(李連杰),
是英雄!

與愛侶深入秦宮行刺始皇,
在最有把握刺殺秦王時,
卻又斷然抽身的殘劍(梁朝偉),
一心為天下蒼生設想的襟懷,
早已凌駕於他在電影中幾乎看不出來的高超武藝,
這種遠見、氣度和魄力,
當然也是英雄。

就連與他同生共死的流水(張曼玉),
秉著為報父仇、國仇而苦心謀畫行刺秦始皇,
當然也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而那位在影片初即展露真實武功的長空(甄子丹),
為無名與他謀議刺秦,
能放下名利、慨然落敗一刺,
對朋友的信任、對刺秦的堅持和不顧一切,
也是英雄!

回過頭來,張藝謀塑造英雄,
不只在塑造他對這些英雄的渴望和寄託,
更寓意著,他對不同對象,自有不同的「英雄」標準去詮釋,
主角是英雄、配角也是英雄,即使婦孺老兒,可成英雄。

但他以秦王為例,秦王修長城、禦外敵,
以當時的作戰模式而,長城直到清朝,
確實善盡保護塞內百姓否民。

如果,門戶洞開、兩千年來雜亂的中國政情,
可能就不是目前的政策和民情,
若從大歷史觀點來看張藝謀對英雄的詮釋,
實在可以看出,
歷史上的英雄 ,
實在很多種,
不在於英雄的生或死,
而是在於是否盡其本心!

為了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執著而前進!

這,是我領悟到的「英雄」!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神話、秦俑、活俑

看到成龍的電影「神話」,
最先浮在腦海中的是李碧華小說的「秦俑」,
而倪匡早年所寫的科幻小說「活俑」,
也依稀在腦海裡出現。

這三部創作,講的都是秦朝,秦朝武士、秦兵馬俑。
中國人的藝文創作,豪壯派的,免不了英雄美人,
走不脫的是男女纏綿的情愛。

三者要舖陳的,都是秦始皇所求的長生不老,
技法各有不同。

說實在的,不論「神話」在影評中是否為成龍轉型之作,
至少,我認為從成龍從影以來的作品中,
「神話」算是成龍較有結構與深度的作品。

透過現代考古作業的勾心鬥角,
以電影穿插2千多年前,
始皇出巡時的「奪藥」政變,
人物的描繪、情節的變化舖陳,
麗妃對於心中摯愛(蒙毅)逾千年不變的等候,
我覺得,第一次會覺得成龍的電影,
讓我不會「看了就忘」。

大家常會注意到的情節,
就是蒙毅(成龍)率軍要護送長生不老藥的那段劇情,
在麗妃透過Jack(成龍)眼中,
回溯到他前世的蒙毅將軍死戰的那一段記憶,
就註定了整齣戲就是「神話」。

劇情場景是令人有無限懷想空間的,
不論是以麗妃死守2千餘年的麗山陵所隱含的寓意,
到Jack最後自陵墓被大水沖出、回到現代,
這種考古學追求神話,又最後必須從神話回歸現實的「宿命」;
以及那個飄浮於空中的兵馬俑、
戰馬遭巨箭貫穿仍奮力載主狂奔的忠誠,
都會讓習於成龍打鬧式的電影風格的觀眾,
感到耳目一新。

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反而就是成龍從影2、30年來,
最讓死忠觀眾喜愛的NG片段,
如果,成龍有心要透過「神話」,
表達他具有製作既賣座、又能「說故事」的電影,
則這些插科打諢的落網鏡頭,
只會讓他的轉型之作流於低俗!

李碧華的「秦俑」,
在陳述一心為主的副將蒙天放試藥而「不慎」長生不老,
以大陸北方,攝製電影和挖掘秦始皇陵的故事結合,
描繪的是蒙天放看到與自己2千餘年前愛戀者相同長相的影星,
以及「古人」適應現代社會的心裡歷程。

秦俑在當時是抓住考古史上的重大議題,
舖陳其中一具兵馬俑死而復生的故事,
愛情的強弱,在於蒙天放的嘆息和無奈,
故事的情節,卻展在蒙天放不斷在創造和當代大陸、華人歷史的關鍵演變中。

最令人激賞的,還是鬼才倪匡的活俑。

一個沒有體驗過大漠狂沙、草原千里景色的文人,寫出令人讚佩的科幻文章。

一名中年男子的託孤,為大漠的馬氏牧場帶來悸動,
點出卓齒的來路不明、治馬能力高超,
最後才發現他們是始皇試藥時的貼身護衛。

回過來,倪匡讓牧馬人舖陳對女子 的愛,
事後,相距數十年,陌名的養馬人,讓蒙古有了特殊的戰力,
也舖陳出卓長根巡父數十載、
深深愛戀馬金花至生命最後一刻時的感動。

在這本書中,卓長根對馬金花的愛,高於人們的懷想,
尤其是在現代的速食愛情中,
即使是小說,
又有誰不為卓長根近九十年的等候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