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在電影「英雄」的英雄,是誰?
他真的是在透過電影塑造或是找一位英雄嗎?
「英雄」出片時,
為了劇終前結尾那一段:
嬴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修築長城、護國護民」,
簡直被史學界罵得臭頭,
秦始皇從史記以來,就一直被定位為暴君,
從史家記載的資料來看,
這種高壓統治,
如果在現代台灣,
任何一名候選人甚至只要說「愛台灣」三個字,就以躺著選贏他了!
但,
即使張藝謀要歌頌秦始皇為「英雄」,又有何不可?
英雄是什麼?要什麼條件才叫做「英雄」?
在戲劇中,
面對萬箭凌空而來而目不轉瞬、卓然赴死的無名(李連杰),
是英雄!
與愛侶深入秦宮行刺始皇,
在最有把握刺殺秦王時,
卻又斷然抽身的殘劍(梁朝偉),
一心為天下蒼生設想的襟懷,
早已凌駕於他在電影中幾乎看不出來的高超武藝,
這種遠見、氣度和魄力,
當然也是英雄。
就連與他同生共死的流水(張曼玉),
秉著為報父仇、國仇而苦心謀畫行刺秦始皇,
當然也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而那位在影片初即展露真實武功的長空(甄子丹),
為無名與他謀議刺秦,
能放下名利、慨然落敗一刺,
對朋友的信任、對刺秦的堅持和不顧一切,
也是英雄!
回過頭來,張藝謀塑造英雄,
不只在塑造他對這些英雄的渴望和寄託,
更寓意著,他對不同對象,自有不同的「英雄」標準去詮釋,
主角是英雄、配角也是英雄,即使婦孺老兒,可成英雄。
但他以秦王為例,秦王修長城、禦外敵,
以當時的作戰模式而,長城直到清朝,
確實善盡保護塞內百姓否民。
如果,門戶洞開、兩千年來雜亂的中國政情,
可能就不是目前的政策和民情,
若從大歷史觀點來看張藝謀對英雄的詮釋,
實在可以看出,
歷史上的英雄 ,
實在很多種,
不在於英雄的生或死,
而是在於是否盡其本心!
為了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執著而前進!
這,是我領悟到的「英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