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成龍的電影「神話」,
最先浮在腦海中的是李碧華小說的「秦俑」,
而倪匡早年所寫的科幻小說「活俑」,
也依稀在腦海裡出現。
這三部創作,講的都是秦朝,秦朝武士、秦兵馬俑。
中國人的藝文創作,豪壯派的,免不了英雄美人,
走不脫的是男女纏綿的情愛。
三者要舖陳的,都是秦始皇所求的長生不老,
技法各有不同。
說實在的,不論「神話」在影評中是否為成龍轉型之作,
至少,我認為從成龍從影以來的作品中,
「神話」算是成龍較有結構與深度的作品。
透過現代考古作業的勾心鬥角,
以電影穿插2千多年前,
始皇出巡時的「奪藥」政變,
人物的描繪、情節的變化舖陳,
麗妃對於心中摯愛(蒙毅)逾千年不變的等候,
我覺得,第一次會覺得成龍的電影,
讓我不會「看了就忘」。
大家常會注意到的情節,
就是蒙毅(成龍)率軍要護送長生不老藥的那段劇情,
在麗妃透過Jack(成龍)眼中,
回溯到他前世的蒙毅將軍死戰的那一段記憶,
就註定了整齣戲就是「神話」。
劇情場景是令人有無限懷想空間的,
不論是以麗妃死守2千餘年的麗山陵所隱含的寓意,
到Jack最後自陵墓被大水沖出、回到現代,
這種考古學追求神話,又最後必須從神話回歸現實的「宿命」;
以及那個飄浮於空中的兵馬俑、
戰馬遭巨箭貫穿仍奮力載主狂奔的忠誠,
都會讓習於成龍打鬧式的電影風格的觀眾,
感到耳目一新。
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反而就是成龍從影2、30年來,
最讓死忠觀眾喜愛的NG片段,
如果,成龍有心要透過「神話」,
表達他具有製作既賣座、又能「說故事」的電影,
則這些插科打諢的落網鏡頭,
只會讓他的轉型之作流於低俗!
李碧華的「秦俑」,
在陳述一心為主的副將蒙天放試藥而「不慎」長生不老,
以大陸北方,攝製電影和挖掘秦始皇陵的故事結合,
描繪的是蒙天放看到與自己2千餘年前愛戀者相同長相的影星,
以及「古人」適應現代社會的心裡歷程。
秦俑在當時是抓住考古史上的重大議題,
舖陳其中一具兵馬俑死而復生的故事,
愛情的強弱,在於蒙天放的嘆息和無奈,
故事的情節,卻展在蒙天放不斷在創造和當代大陸、華人歷史的關鍵演變中。
最令人激賞的,還是鬼才倪匡的活俑。
一個沒有體驗過大漠狂沙、草原千里景色的文人,寫出令人讚佩的科幻文章。
一名中年男子的託孤,為大漠的馬氏牧場帶來悸動,
點出卓齒的來路不明、治馬能力高超,
最後才發現他們是始皇試藥時的貼身護衛。
回過來,倪匡讓牧馬人舖陳對女子 的愛,
事後,相距數十年,陌名的養馬人,讓蒙古有了特殊的戰力,
也舖陳出卓長根巡父數十載、
深深愛戀馬金花至生命最後一刻時的感動。
在這本書中,卓長根對馬金花的愛,高於人們的懷想,
尤其是在現代的速食愛情中,
即使是小說,
又有誰不為卓長根近九十年的等候動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